• <input id="meqig"></input>
  • 清代,這樣的瓷器銷往國外

    清代,這樣的瓷器銷往國外

    清代,這樣的瓷器銷往國外
    發布者:admin

        導報訊 (記者 李學清 玄玉芳 實習生 許倩/文 梁張磊/圖) 昨天,本報第36期鑒寶活動出現一個有趣的亮點:數件廈門人使用的外銷瓷和進口瓷不約而同地齊來亮相。專家說,這些外銷瓷和進口瓷印證了廈門作為五口通商口岸時對外交流的頻繁。
        祖上留下不少清代瓷器精品的曾老先生,此次又帶來了數件精致的瓷器。其中一件繪著五彩斑斕紋飾的瓷盤首先引起了大家的注目。這件瓷盤很輕很薄,盤的邊沿間隔地繪有錢幣,錢幣上寫著“天下人生”、“民國元年”的字樣,盤內印有怪鳥、怪獸等十分繁縟的紋飾。盤底落款是礬紅彩的“MADE。桑巍。茫龋桑危痢。這件瓷器即是民國元年的外銷瓷。專家說,寫有“民國元年”的外銷瓷還是第一次見到。
        無獨有偶,市民蘇先生也帶來了一件外銷瓷。經鑒定,它是清乾隆年間的青花花蝶花口盤。這件藏品胎細、釉水肥厚,花紋也是十分繁縟、對稱,畫工很精細,專家認為它是當時雍乾的外銷瓷器精品。它的造型為橢圓形,花口有八個瓣。
        專家介紹說,這兩件藏品都體現了外銷瓷的典型特點:因為是外國人來中國訂燒的,所以體現出了外國人的審美情趣——花草紋飾繁密對稱,與中國寫意的風格大不相同,造型上特別喜歡花口。而因為在中國生產,它們又都間雜著中國傳統紋樣,呈現出“中西合璧”的風景。
        張先生帶來的一件明代漳州窯青花開光花卉小罐也是外銷瓷。專家說,漳州窯、德化窯的瓷器主要是外銷往日本、東南亞地區。這個小罐是用來裝香料的,它的開光紋飾就是克拉克瓷的特點。
        在昨天鑒寶活動的最后,楊先生亮出了兩件藏品,一件是五彩雜寶紋盤,一件是五彩瓷碗,均為近代荷蘭生產,它們都有“MADE IN HOLLAND”的字樣。五彩雜寶紋盤上繪有中國傳統的壽桃、經書、花瓶、如意、翎毛等圖案。專家說,中國的瓷器在清代還是世界最先進的,所以,外國人制作的瓷器常模仿中國的紋飾。但當時外國的瓷器一般胎都比較粗松,釉也不精細,胎質偏黃。
        據介紹,青花瓷的外銷始于唐代。元、明、清各代均有青花瓷器外銷。清代前期,歐洲貴族以中國瓷器作為夸耀財富的手段。清代外銷瓷的生產是根據訂貨合同上規定的器型、尺寸和圖案。圖案多有西洋靜物畫、人物像和圣經故事。清康熙年以后的外銷瓷,圖案除中國山水、花鳥、人物外,也為了迎合外國的需要大量繪制西方的風景人物、甲胄紋章。
        在本報歷次的鑒寶活動中,出現了不少外銷瓷和進口瓷,專家說,這體現了廈門作為五口通商口岸對外交流的頻繁。
     

    打印本頁 || 關閉窗口
    友情鏈接:   備案號:閩ICP備12022852號-1      百度      谷哥     
    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input id="meqig"></input>